时间: 2024-04-20 19:36:02 阅读:396
二十四节气
二十四节气是一个总称,包括十二中气和十二节气,中气和节气交替排列。从春分开始,十二中气分别是春分、谷雨、小满、夏至、大暑、酷暑、秋分、霜、小雪、冬至、大寒、雨,属于十二中气。月份由地支排列。春分之后的节气是清明,接下来的节气是立夏、穗粒、小暑、立秋、白露、寒露、立冬、大雪、小寒、立春、惊蛰。
二十四节气期间太阳在黄道(即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)上的位置发生变化
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,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公转和自转。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通常称为黄道,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依据的。分为。首先,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,被定为“零天经”,即春分。从这里开始,每向前15度就是一个节气,从春分往下,有清明、谷雨、立夏等,运行一周后又回到春分。今年是回归年,有360度,所以分为24个节气。
二十四节气其实是“一刻”,而不是“日”。在地球公转和自转过程中,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.5度的倾斜角,因此太阳高度角夏季中午较高,冬季较低,影响全年的气温和季节。为了让先民们了解寒夏气候的变化,以确定农耕的进度或作为日常生活的参考,古代历法学家规定,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这段时间应分为十二个。两中气等分,称为节气。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来源。制定这个节气的方法称为“平气法”。然而,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。地球离太阳越近,自转速度越快,离太阳越远,自转速度越慢。对于当时制定此历的中原地区来说,有些节气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气候状况。因此,从清代开始,春分定为0度,太阳在黄道上每移动15度,定为一个节气或中节气。现在,节气、节气统称为“节气”。